作為制造業大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對智能制造越來越重視,在工信部出臺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智能制造定義為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從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來看,智能制造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產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
產品智能化:把傳感器、處理器、儲存器、通信模塊、傳輸系統融入產品,使產品具備感知、通信能力,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
服務智能化: 以產品智能化為基礎,依托產品自身的可感知、可識別屬性,拓展后續服務,從生產性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型。
生產智能化:通過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生產設備的應用,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使生產過程可視、透明、可控、高效。
管理智能化:ERP、MES、PLM等管理軟件的應用使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更加準確、更加高效、更加科學。
就生產制造類企業而言,智能制造的核心價值在于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以及重塑其生產方式。
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數控機床、柔性產線、工業機器人等生產設備的應用,降低勞動力需求,減少人工成本;通過減少物料浪費,減輕倉儲壓力;通過降低產品的不合格率,減少因產品質量造成的損失;。
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大幅優化生產過程,改善生產工藝,加快生產速度;通過科學合理排產,提升設備利用率;通過提高生產執行精度,提升產品質量。
重塑生產方式:通過實現大規模定制、智能產品遠程運維、網絡協同制造等多種新型生產方式,使得企業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拓展商業模式,增加收入及利潤來源。
制造業本身非常復雜,行業間的差異較大,且不同企業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裝備智能化水平業存在較大差異,在應用實踐中,我國是工業2.0、工業3.0、工業4.0并存,因此制造業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適路徑,需要企業從自身的核心需求出發,合適規劃智能制造實現路徑,分階段持續性的建設智能制造要素,不斷提升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倉儲、訂單獲取、產品服務等各環節的核心智能制造要素,最終形成具備企業特色、彰顯企業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系統。
在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系統的諸多要素中,除了智能裝備、機器人之外,核心的基礎設施之一就是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為企業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各類物料的搬運、存儲等功能,是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作為自動識別技術--RFID領域的國際優質廠商,瑞章科技一直于構建通用型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目前瑞章科技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架構如下:
通過將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和企業的物流機器人或叉車系統鏈接,并向上對接企業的的MES、WMS等作業系統,可以實現企業的生產自動化,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作業效率,有力支撐企業智能制造系統目標的實現。目前瑞章科技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已經在為全球最大的閃存存儲的半導體封裝企業、湖南鹽業等多家企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的應用使得原材料、輔助物料、在制品、制成品等對象能夠順暢地在各個工序間流轉,并通過提升倉儲作業的靈活性和準確性降低庫存總量、減少人員需求,從而降低企業的物流倉儲成本,是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系統的關鍵一環。通用型智能化物流倉儲系統的構建將大大加速企業的智能化改造,為企業更好地實現智能制造系統提供支撐。
上一篇:物流數智化,核心在“共享”
下一篇:端午小長假,自駕游“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