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紛紛發力數字經濟建設,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繼續保持全球數字經濟大國地位,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8%。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6.4萬億元,在GDP中占比達到7.1%,產業數字化部分規模為24.9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7.6%。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潛力巨大。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線是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無論是服務領域的共享經濟、新零售,還是工業領域的工業4.0、工業互聯網、CPS、智能制造等,本質上都是通過把實體世界數字化,轉化為數據,再通過對承載物理世界規律的數據進行分析建模,反饋給物理世界,提升物理世界運行效率。所以數據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是核心生產要素,是數字化轉型的主線。
要素、過程和產出的數字化是數字化轉型主要內容。數字化轉型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全過程,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素數字化,包括推動數字技術創新,推進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培育融合型數字化人才,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掘數據這個生產要素的潛力。二是過程數字化,主要涉及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升級。三是產品數字化,體現為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和服務模式的數字化創新。
作為一種自動識別和近場通訊技術,傳統上RFID一直作為“超級條碼”使用,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RFID技術是將實體世界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目前物聯網領域性價比高、部署量大、應用廣泛的技術,通過RFID可以將實體物理世界數據化,將各種業務的投入要素、生產過程等對象數據化,使得企業可以在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實現業務運營的可視化。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建模,切實優化運作,推動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升以及服務產品創新,幫助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作為國際頭部擁有核心芯片技術的RFID企業,瑞章科技結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構建從RFID芯片到中間件、再到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平臺,并在此技術平臺的支撐下,與行業領先企業合作,開發建設了新零售、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多個行業的數字化建設方案,幫助客戶企業實現了投入要素和生產過程的可視化,推動了客戶企業的智能化運營和數字化創新,目前公司的各類解決方案已經在SanDisk、中集集團、湖南鹽業等客戶企業中得到了應用,有力地推動了客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上一篇:端午小長假,自駕游“遇冷”